首页 > 观点政策 > 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评:一棵树 一座丰碑
来源:新华网  马若虎  发布日期: 2021-04-23 浏览(0)人次 投稿 收藏

海报设计:王海霞

  

  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有一颗已生长了58年的泡桐树,这是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焦桐”。尽管历经沧桑,但“焦桐”依旧粗壮挺拔、华盖如云。

  这棵树,永远扎根在百姓的心窝里。“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为了挡风压沙,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大规模种植泡桐;到最穷的人家吃派饭,了解百姓实情;忍着腹痛工作,把藤椅顶出个大窟窿……虽然仅在兰考工作了470多天,焦裕禄却在群众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焦桐”正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看到它,就如同看到焦裕禄的赤子之心、责任担当。“焦桐”树下,不少人缅怀静思,共同追忆英烈事迹,被焦裕禄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感染。

  这棵树,激励着人们不断奋勇向前。“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是焦裕禄临终前留下的铮铮誓言。看到“焦桐”,就如同看到焦裕禄正在苦干实干,心中唤起无穷力量。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后继者人人种树,无数泡桐蔚然成林。曾经的风沙、内涝、盐碱地再也没了踪影,昔日黄河边上百万亩的“三害”土地全部变成了丰收的良田,兰考县目前已成为全国粮食主要生产基地,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生产百强县。58年来,“焦桐”默默守护兰考,见证着兰考的跨越发展,也必将激励兰考人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一棵树,一座丰碑。如今,来瞻仰“焦桐”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在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颗“焦桐”。当无数“焦桐”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一片不朽的精神林海。

 

 

(编辑: 程艳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