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政策 > 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评:这两个字,跨越时空永不灭
来源:新华网  马若虎  发布日期: 2021-04-24 浏览(0)人次 投稿 收藏

海报设计:范作言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有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红田”。这块稻田里的每一寸土壤,都曾被英烈的鲜血浸透。

  共产党员程儒香,“黄麻起义”时担任赤卫队队长,黄安陷落后不幸被捕,面对敌人多种酷刑,他铁骨铮铮毫无畏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此后不到两个月,有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红田”里被害,平均每平方米就有十多人牺牲。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涤荡着人们的心灵。那么多正值花样年华的烈士,为什么甘于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在引领他们、支撑他们?

  答案在于信仰两个字。信仰,是熔铸于革命队伍的精神密码,是永不磨灭的钢铁意志。夏明翰慷慨就义,因为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情愿“为着苏维埃流血”,因为心中有一个“可爱的中国”;无数大别山儿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因为革命给老百姓开辟出一条“活路”……读懂了信仰的力量,就读懂了先烈们的全部奋斗。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信仰不灭,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进,也告诫着后来人勿忘历史。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每每追忆英雄的事迹,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更应深感筑牢信仰之急迫、深知使命担当之艰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改革发展重任,唯有厚植理想信念,赓续伟大精神,时刻自省自励,永葆初心使命,才能跨越一道道沟坎,以奋斗和奉献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巍巍大别山,滔滔倒水河。红色的土地镌刻着光辉的印迹,必将激荡起人们坚定信仰、拼搏奋进的力量。

 

 

(编辑: 程艳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