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配链 > 正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医圣祠里观古今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 2021-05-13 浏览(0)人次 投稿 收藏

绿树葱茏中,伫立的历代名医塑像,众多名家题写的碑刻、匾额、楹联,古朴的建筑群,共同构成了医圣祠独特的中医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

12日,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这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祠堂藏有万余册古籍书刊,其中就有那部经典医书——《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时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从山东曲阜的孔子研究院,到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从福建武夷山的朱熹园,到此次的医圣祠……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可以发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他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

在新时代,如何“激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800多年后的今天,“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一次大放异彩。根据该书名方优化组合、创新运用而成的“清肺排毒汤”,经国家推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使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古至今,很多中外学者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整理、注释、研究。这部著作远播海外,对多国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鉴往知来,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必将在不断的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主笔:田晓航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陈芳、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唐兴、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 程艳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